关注公众号,找书不迷路

《人大社哲学文库精选》套装共13册/带你读经典社会科学

人文社科 admin 1年前 (2023-09-15) 105次浏览
《人大社哲学文库精选》套装共13册/带你读经典社会科学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上下):本书将采用多重视角对拉康进行研究,针对人们阅读拉康时的困难,本书将尽可能对拉康的理论和概念作出清晰的说明,对拉康思想产生的语境及其基本脉络进行分析。本书共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拉康生平事件为线描述他的学术活动和他与精神分析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这些语境对于我们理解拉康是至关重要的;第二部分是对拉康理论的阐述,我把拉康的理论归纳为“主体间性”的科学,并从多个角度说明他的思想;第三部分涉及到拉康的文本阅读,我选择了他对几个文学文本的阅读,以此反思他的阅读技术。文化与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诞生于西方,但是它们之间确有许多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在马克思主义之后,因为时代变化而发生了主题的变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经济与政治”的话,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则是“文化与政治”。本书选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的理论代表人物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尤其是在主体性研究、上层建筑研究、意识形态研究和大众文化研究方面的得失。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活动和创建社会革命理论的出发点。从宗教批判出发,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推动社会变革,其目的就是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在马克思看来,批判宗教的过程,就是要把被宗教剥夺的内容归还给人,这个过程就是呼唤人性回归的过程。本书旨从马克思批判宗教的高度来分析当前宗教热的原因,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类精神需求,批判宗教迷信。中国古代哲学发微:本书包括总论篇、分期篇、奠基期个案篇、发展期个案篇、高峰期个案篇,对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要论题,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传统哲学与当代社会的衔接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独到而深刻的剖析。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方法新探哲学史以“哲学”为主语,是从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在哲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可以有学术思想史书写,但没有哲学史书写。在蔡元培、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哲学史学科初步建立起来。1949年到1978年,由于受到“两军对战”模式的干扰,学科建设落入低谷。1978 年以后开始复苏,学科建设迎来了春天,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和冯契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为标志性成果。质疑“中国哲学合法性”对学科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复数哲学观、中国哲学特色观、中国哲学精神观为方法论前提。语境中求因、文本中寻理、问题中明变为方法论原则。具体方法有三观结合法、集约拓展法和比较评判法。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修订版)本书以海德格尔哲学发展的整体为灵魂,以人类生存的选择与被制约为主线,在阐发海德格尔大量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包括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理论、人类生存的真与非真的理论、人类与整体存在者的关系理论、人与存在的共属理论、人类历史之思、天地神人之思、语言之思、思想之思,展现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对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理性自觉和无限关怀;并从理论演进和时代困境的结合出发,阐明了海德格尔前后期人学思想之间的重大转变,揭示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内在逻辑和历史地位。社会公正与制度创新本著作主要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坚持真理与价值、真理观与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公正问题的话语背景和真实态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深刻内容和方法论原则;区分了公正与公正观、一定制度是否公正与人们对它是否公正的不同评价,努力还原社会公正作为一种价值现象的复杂性;既从思想史角度考察了公正观念的发展更结合制度史来考察公正的历史演进,进一步从社会活力和社会秩序辩证关系角度分析了制度的本质、制度权威性的来源,改革与制度的关系、制度创新过程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等内容,并结合中国的改革的问题和经验,对如何按照社会公正原则实现社会结构优化和组织制度优化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意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总体观本书围绕客观社会现实如何实际地构成历史的总体和结构的总体的观点来重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是目前为止从这一视角来衡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状况的最新著作。作者严格区别了这个主题的马克思哲学形式与形而上学形式,并在寓于历史的总体与时间、空间、历史目的、人的意志、民族、资本逻辑的矛盾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旨在表明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成就及与其相匹配的时间观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试图揭示这种联系在今天基本上还处在未曾言明的状态。这种解蔽对于反对现代性历史观念、更好地理解客观社会现实都是必要的。佛教“法缘宗族”研究:中国宗教组织模式探析本书将宗族概念引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传统宗派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法缘宗族”的命题,全面探讨了模拟宗法制度在中国佛教中的宗派组织、寺院管理、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意义。笔者尝试说明在剃度、受戒、传法过程中,同一位僧人有可能产生出多种“法号”的现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代表的宗派意义。本书认为:以派辈谱系编制为典型特征的禅宗与“遍利三根”的净土宗之间的“禅净关系”,并非并列的两个教派团体的关系,而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互补关系,前者维护了中国佛教僧侣的正统性,后者则成为正统佛教与民间信仰之间交流的重要中介。宗密思想综合研究本书分七章,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唐代佛教思想家圭峰宗密的哲学思想,即依十种史料对宗密的事迹、著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史学的观点叙述宗密所处中唐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以翔实的学术资料阐述宗密哲学思想中“三教会通”和“教禅一致”两大组成部分;重点从华严哲学、荷泽禅以及《圆觉经》、《起信论》等方面对宗密的心性思想的实质和特点进行精辟阐释,尤其是对《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作了前所未有的细致分析,弥补了中外学术界的研究空白;着重从永明延寿的《宗镜录》、宋代禅宗、高丽曹溪宗知讷禅师、日本高山寺明惠上人的思想中,归纳宗密思想对宋明理学(以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所产生的影响等重要内容。 本书资料翔实,结构谨严,论证缜密。作者能发前人未发之声,踏前人未到之域,视野之广、思路之宽、辐射之远、见解之真,为其导师方立天先生所称赏。先秦两汉哲学论稿本书打破“两军对垒”和“人头列传式”的传统框架,按照中国哲学发展的本来面目貌,采取以学术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所关心所争辩的哲学概念和命题为基本框架而编写,既简明扼要,又抓住哲学本质,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问题史”。在内容上,将近年出土的简帛《老子》和郭店竹简的哲学思想,及时地纳入这部论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本书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下载地址:

此站大部分下载链接网盘和谐了,在新的网站更新维护。新的电子书网址:https://www.mq59.com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