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的西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唯美—颓废的现代都市文学和电影这三大领域构成的现代都市文化对海派小说的影响为线索,探讨海派小说在文学观念和主题上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精神特征,海派作家在现代都市环境中从知识分子的神圣心理向社会雇佣者的职业化世俗心理转变的社会依据,以及海派文学作为现代新市民精神表达者的社会基础。作者在本书中剖析了海派文学赖以生长的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选择了最能代表海派作家群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学观,最能反映海派文化的新信息和本质特征,最能标志海派文学的独特成就的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新感觉派,还有40年代的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作为主要的论述对象,凸现了海派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及其价值和意义。本书以第一手材料作为立论的基础,按照“言必有据”的学术要求,从文本分析、史实证明和理论依据几个方面加强了论述主题的实证性。 本书曾于2000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被收入严家炎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为九?五计划国家重点图书项目,2002年获第五届安徽图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