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家榜版《漫长的告别》:“说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菲利普·马洛,一名私家侦探,四十出头,喜欢喝酒,有点钱,单身狗。习惯独来独往,孤独但不寂寞。遇到不平的事,就想去摆平。如果你遇到麻烦,记得找马洛。一天深夜,马洛偶然遇见喝得大醉却彬彬有礼的特里,马洛帮助了特里,赢得了友谊,却惹来了麻烦,被卷入一连串情杀、背叛、诡计、骗局、救赎、误解之中,面临牢狱之灾。面对朋友的神秘告别,离奇的杀人事件,警方的威逼利诱,马洛有无数次机会全身而退,重新回到平静的生活。但随着怪事不断发生,马洛发现案中有案,谜中有谜,局中有局……1、雷蒙德·钱德勒是一位大师。——《纽约时报》2、钱德勒的行文有着上佳的韵律,而且他注入文字中的紧张感,会让其他惊险小说家相形见绌,显得愚蠢又肤浅。——《新政治家》3、阅读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是在高中时期……十六七岁前后。此后四十多年间,一有机会就拿起这本书,重新读一读。有时通读,有时随意翻开一页选择部分阅读。就像一会儿从远处眺望一幅大油画,一会儿走到近处观察细节。这部小说的每个细节,我都记得很清楚。——《刺杀骑士团长》作者 村上春树4、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让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当作家,当个相声演员也一定能成名。———《月亮与六便士》作者 毛姆5、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奥斯卡金像奖得主 传奇导演比利·怀尔德6、钱德勒的行文,其生动流畅达到了无我之境。——《他们》作者 乔伊斯 ·卡罗尔 ·奥茨7、钱德勒的书经得起每过几年重读一遍。——《布鲁克林孤儿》作者 强纳森·列瑟8、雷蒙德·钱德勒开创了描述美国的全新方式,此后美国在我眼中就变了模样。 ——《纽约三部曲》作者 保罗·奥斯特9、《漫长的告别》不愧是爱伦·坡奖桂冠名作,任何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作家榜10、钱德勒似乎创造了一种后无来者的美国英雄形象:充满智慧、满怀希望、深思熟虑、喜欢冒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叛逆不羁。——美国侦探小说协会(MWA)主席 罗伯特·B·帕克
作者简介:
:
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
美国传奇作家,将侦探小说带入文学殿堂的大师。
生于芝加哥,7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移居英国伦敦,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17岁时前往巴黎学习法语,18岁时移居德国学习德语,19岁时回到英国。
由于家境原因,钱德勒没有上大学。他考取了公务员,发现工作枯燥乏味,六个月后辞职,在伦敦做了几年自由撰稿人,靠写作无法养活自己。24岁时返回美国定居洛杉矶,期间做过各种零工,在五金店跑过腿,在杏园摘过杏,给网球拍穿过线。
“一战”爆发后,29岁的钱德勒加入加拿大远征军,被派往法国前线担任排长,差一点死在战场。31岁时带着心灵创伤回到美国加州。此后进入一家经营石油业务的公司担任文员,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一路升为副总裁。35岁时,母亲去世。
36岁时,钱德勒与一位比他年长十八岁的离异女子茜茜结婚。44岁时,因酗酒被公司解雇,决定专注写作。钱德勒花了五年时间,为通俗杂志撰写大量短篇侦探小说,写作技巧日益炉火纯青,形成了风格鲜明的“钱德勒式”文风。
51岁时,首部长篇小说《长眠不醒》横空出世,塑造了“硬汉侦探”菲利普·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相继推出《再见,吾爱》《高窗》《湖中的女人》《小妹妹》等一连串畅销杰作,踏足好莱坞撰写剧本,两次获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
63岁时,当钱德勒创作《漫长的告别》时,年迈的妻子正重病在床,钱德勒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写作,在痛苦中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
66岁时,妻子去世,钱德勒陷于悲痛和酗酒引发的抑郁,一度轻生。69岁时,完成生平压轴长篇小说《重播》。
71岁时,钱德勒向自己的经纪人求婚,遭女方父亲反对;同年出任美国侦探作家协会主席一职;3月26日,因肺炎逝于加州。